Polar Code(2)编码原理
前言
在《Polar
Code(1)概述》中建立了Polar Code初步印象,本文将详细阐述Polar
Code编码原理。Polar
Code是通过引入信道极化概念而构建的。信道极化分为两个阶段,分别是信道联合和信道分裂。通过信道的联合与分裂,各个子信道的对称容量将呈现两级分化的趋势:随着码长(也就是联合信道数)\(N\)的增加,一部分子信道的容量趋于1,而其余子信道的容量趋于0。Polar
Code正是利用这一信道极化的现象,在容量趋于1的\(K\)个子信道上传输消息比特,在其余子信道上传输冻结比特(即收发双方已知的固定比特,通常设置为全零)。由此构成的编码即为Polar
Code,码率为\({K}/{N}\;\)。
预备知识
一个二进制输入离散无记忆信道(B-DMC)可表示为\(W:X\to Y\),\(X\)是输入符号集合,\(Y\)是输出符号集合,转移概率为\(W\left( y|x \right),x\in X,y\in
Y\)。由于信道是二进制输入,集合\(X=\left\{ 0,1 \right\}\);\(Y\)和\(W\left(
y|x \right)\)是任意值。对信道\(W\)的\(N\)次使用后的信道可表示为\({W^{N}}\),则信道\({W^{N}}:{X^{N}}\to
{Y^{N}}\)的转移概率为\({W^{N}}\left(
y_1^{N}|x_{1}^{N} \right)=\prod\nolimits_{i=1}^{N}{W\left( y|x
\right)}\)。